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耶利米書第一章

 

{\Section:TopicID=118}Ⅰ 與當時歷史和內政相關的預言(一1∼四十五5

{\Section:TopicID=119}A 公元前六二五年和約雅敬第四年間的預言(一1∼二十18

  耶利米是最著名的猶太先知,因為神指派他的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的任務。他的使命是在猶大百姓瀕臨國家和屬靈大難時,召喚他們遵行神的律法。和北國一樣,南國的猶大人多年來已被迦南的異教崇拜腐化。他們在信仰上背棄神,於是社會和道德上的腐敗接踵而至。而向人民解說西乃之約的意義,以救亡圖存,便成了耶利米責無旁貸的任務。但由於舉國上下對神的召喚,不是漠不關心就是心存悖逆,以至於耶利米很快就獲致了悲觀憂鬱的名聲。為了忠於呼召,耶利米被國人排拒、憎惡、迫害,甚至畏懼,而這些人正是他最急於喚回遵守與神所立之約的人。這先知的職分需要敏銳和持續的使命感,佐以勇氣、信心和決心。第一章便描述了耶利米蒙召的情形。

119. 耶利米蒙召

{\Section:TopicID=121}13. 標題

  先知書通常都一開始便指出作者和年代,讓人在正確的歷史背景下,明白神的信息。

  1. 接下來的神諭被形容為,但此詞除「話語」、「言語」外,也可譯作「事」、「事件」、「事情」。因此第一節開宗明義便指出耶利米的預言和他先知生涯中的種種事件。耶利米這個名字可能是「神高舉」或「神建立」的意思,聖經中亦有其他同名之人物(參:王下二十三31;尼十2;代上五24)。耶利米的父親希勒家生於祭司的家族,此家族可能於公元前六二一年約西亞的宗教革新之後,在聖殿事奉過。這位希勒家和約西亞時代同名的大祭司並非同一人(參:王下二十二4)。耶利米的故鄉亞拿突城,離今亞拿他(Anata)不遠,亞拿他是距耶路撒冷東北方三哩遠的村莊。亞拿突是從便雅憫支派的地業中,給予利未人為業的城邑(書二十一18)。它在被擄歸回後,重新有人居住。

  2. 此節經文敘述了從何時開始,耶和華的話對耶利米個人十分重要。耶利米可能自幼就熟知祭司的職責,但並無跡象顯示他曾在此職位上事奉過。然而,他從小就遵行的宗教儀式,很可能影響他日後對祭司職分的態度。耶利米後來的屬靈生命和思想,和他很早就深諳公元前第八世紀諸先知的信息,密不可分。這些先知包括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和彌迦。以利亞和以利沙的生命及信息,很可能也對其影響深遠。其中尤以何西阿,以驚人的方式展現神對任意而行的以色列的大愛,特別能抓住小耶利米的想像力。故而耶利米後來在其神諭中,運用一個世紀之前何西阿所作的比喻,將以色列的背道描述為賣淫或通姦。耶利米蒙召作先知的年代約在公元前六二七年,也就是約西亞十三年

  3. 在耶利米蒙召後,約西亞繼續統治了十六年,而後接續作王的有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這節經文未提到約哈斯和約雅斤,很可能是因為他們統治的時間太短,只有各作王三個月,故而略去。耶路撒冷人被擄發生於公元前五八七年,但耶利米在此之後仍繼續他先知的事奉。

{\Section:TopicID=122}410. 耶利米蒙召

  神讓耶利米確知他早已蒙揀選擔任此職,這堅立了耶利米不可動搖的信心,使他深信自己的使命確實來自於神。雖然有神的保證,耶利米還是經常需要屬靈的支持,好讓他能對這個硬著頸項、悖逆的國家,宣講神的話語。隨著先知書的開展,將顯而易見耶利米藉著與神的經常交通而重新得力。當被擄的危機逼近,他最初的膽怯、缺乏自信一掃而空,代之而起的是以膽識和直率宣講神的話語。這種轉變顯示他在智慧和領悟力方面俱有增長。耶利米的一生戲劇化地描繪出忠心僕人的樣式(參:林前四2),並且這僕人的忠心最終得到認可(太十22)。他的生命便這樣表現了每個基督徒所應有的穩固和堅定(參:弗六13)。信心經過試驗,便愈加茁壯。

  45. 耶利米是保羅所說「預先所知道」的最佳例證(參:羅八2930)。至於分別為聖的描繪(AV),則和施洗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所得的應許,相互呼應(路一15)。神揀選耶利米作祂的使者絕非偶然。事實上,從耶利米在母腹中被造到分別為聖,神已親自計畫好了過程中的每一步。祂深知祂所需要的人,也知道誰才符合標準。在此情況下,耶利米除了順從神的呼召外,別無選擇。正如摩西的例子一樣,神所揀選的器皿通常需要長時間的陶冶。他們在緊要關頭便會脫穎而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基督自己(加四4)。列國一詞,表示這本先知書乃普遍指向各國(參二十五1529)。

  67. 年輕的耶利米認為,自己十分羞怯和缺乏經驗,不足以承當大任,但他的抗辯均未奏效。耶利米的情感掙扎似乎始於他蒙召之時,他不願承擔神給他的任務,而神卻又保證他已具備足夠的道德和屬靈能力。這兩節經文明白顯示了這種衝突矛盾所產生的張力。希伯來文的年幼RSV)亦可解作「孩子」、「嬰孩」(出二6;撒上四21),或「少年人」(創十四24,三十四19),作者在此顯然意指「年幼」。

  8. 「不要懼怕」的吩咐,在聖經中多次交代給神的僕人,包括亞伯拉罕(創十五1)、摩西(民二十一34;申三2)、但以理(但十1219)、馬利亞(路一30)、西門(路五10)和保羅(徒二十七24)。人類情緒中,畏懼是最令人感到無能為力的,惟有藉著基督的愛,才能完全使其消弭於無形(參約壹四18)。這節經文顯示,神差派祂的僕人擔負使命時,必親自扶持他們(參:出三12)。雖然耶利米難逃國人的敵對,甚至身陷絕境,但他將經歷這一切而依然存活,因為神必與他同在且保守他。

  910. 神伸手按先知的口,象徵將信息傳遞給他。這件事令人回想起以賽亞被潔淨之時(賽六7)。一旦耶利米感覺到神手的觸摸,便預備好要開始在先知一職上事奉。注意此處,神的話和耶利米的話之間,並無歧異。這「道」離他不遠,正在他口裡,在他心裡(羅十8)。神現在可以藉耶利米為代言人,向列國宣告祂至高無上的旨意。作者在這裡以明顯負面的筆調,預先鋪設全書大部分的風格。國家腐敗之處,必須要拔出、拆毀;惟有如此,神才能重新建立栽植。因此,只要這個國家還耽溺在罪中,災禍勢所難免。然而,神既提到更新,便足以讓人對將來的復興存有盼望。這也正是屬靈生命的標準範例,因為神必須先除去罪,之後罪人才能在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所長進(參:弗四15;彼後三18)。

  這兩節敘述了神和祂揀選的僕人間,那種令人易感、動人的親密關係。就像聖經他處所記載的,耶和華乃是願與人交通的神,祂尊重人的個別性,按照人能領悟的程度對人說話,並且使用清楚明白的語言,讓人絕不會誤會祂的意圖。祂好整以暇地等候人明智的回應,且願意聆聽、解釋或爭辯,無論是摩西的結結巴巴,或是約伯的長篇大論。然而,神對人說話所考慮的、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回應。耶利米雖然可能緩慢且不情願,但卻絕非毫無反應。每當思及他的存在是神計畫的一部分,而非湊巧的生物現象,必然讓他對命運有一番特殊的認識。此點無疑影響他不計個人得失、完成先知使命的決心。

{\Section:TopicID=123}1116. 兩個異象

  這些事情發生於耶利米事奉之初,但明確的發生時間以及兩者相距多久,卻不得而知。它們可能距先知蒙召之時頗為久遠,但這兩個異象加上神的呼召,向耶利米也向他人證實神的託付。就像阿摩司(摩一1,八12)和以賽亞(賽二1),先知公開表白「看見」神向他所說的事物,顯示他在此階段如何經歷神的話語。

  1112. 第一個異象有其正面的意義,異象的主題是一根杏樹枝,也就是春天首先發芽的樹。馬索拉經文在此有一文字遊戲:杏樹枝s%a{qe{d[,醒著的人)和留意保守s%o{qe{d[),用以表明神實現應許之迅速。正如杏樹早早便枝頭顫動報告春的降臨,神所說的話語亦指向快速的成就。耶利米和阿摩司一樣,對大自然有相當的了解(參二10,八7,十二89,十四46,等等),也知道這可成為神啟示的媒介。

  13. 第二個異象帶有不吉祥的意味,時間距第一個異象可能有數週或數月。先知再度「看見」用以傳遞特殊意義的實物,惟細節在稍後的經文才漸次明顯。被形容為燒開的那個RSV),是很大的烹飪或洗滌器具,35 它正在熊熊的炭火上,而火又被風吹得更為猛烈。從北而傾RSV)按字面解釋,就是「鍋面從北面向著南方傾斜」,意指鍋內之物將自敘利亞向南傾瀉至巴勒斯坦。36

  1415. 耶利米在此首次以先知的身分提示大難臨頭。他「災禍將自北而來」的警告,應當十分發人深省,使聽者對當時亞述的政治局勢,立即有新的領悟。亞述最後一位偉大的君王亞述巴尼帕,約在耶利米蒙召時駕崩(見導論第二部分{\LinkToBook:TopicID=105,Name= Ⅱ 歷史及考古背景})。曾在近東地區威赫一時的亞述帝國,於十年內便瀕臨瓦解。對當時身為埃及和北方列強之間緩衝國的猶大而言,前途實在凶多吉少。在預言中神明白指出,祂將藉著北方各國施行審判。除了埃及的入侵外,以色列人早已習於災禍自北降臨。而耶利米也清楚地預言,北方列國要各安座位在耶路撒冷的城門口,以及其他猶大的要塞城邑。這有可能是指西古提人的入侵,37 但耶路撒冷被困更可能是指後來巴比倫的攻擊。38

  16. 這些來侵的國家是神施行懲罰的工具,因為猶大人跟隨別神而離棄西乃之約。此處的動詞 qt]r燒香)亦見於他處,如燒脂油獻祭(撒上二16;詩六十六15)、獻糧食(摩四5)、或燒香。巴力敬拜已融入猶太人的一神論之中,而因此產生的張力至此已達最高點。在這節經文中,耶利米和其他被擄前的先知一樣,譴責百姓跪拜自己手所造的(參賽四十六67)。拜偶像是效法這個世界的後果之一(羅十二2AV),而耶利米於此闡明,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六24;路十六13),後來主耶穌基督亦重申這點。

{\Section:TopicID=124}1719. 勸勉和應許

  神直截了當吩咐先知不要驚惶,以平息先知的憂慮和不安,使人回想起神當年給約書亞的交代(申三十一68;書一69)。如果耶利米喪失了勇氣,神將因他的不順服和缺乏信心而擊打他,因為無論是耶利米或是其他基督徒,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羅十四23)。就算人人都和他作對,但神將與他同在、堅固保守他。神同樣要求基督徒要站穩(參弗六14),好時時作神忠心可靠的僕人。

  18. 此節具鞏固結構的比喻,意指耶利米必須採取的道德及屬靈立場。神應許與耶利米同在(參一8),就是保證他將和碉堡一般堅固,和鐵柱一樣穩健(參:士十六29),以及如銅牆那般的頑強。如果基督徒要經得起魔鬼的各樣攻擊,這種寶貴的特質是必須具備的。地上的眾民AVRSV)馬索拉經文作 `am ha}~a}res],在此可能指主要的地主,而非他處所指的一般大眾。39

  19. 神的僕人所能得到的保證,很少有像此節經文如此全備的。此處將屬靈勝利的原因,正確歸功於神而非人,並鼓勵備戰的信徒,仰望為眾聖徒信心創始成終的那一位(參:來十二2)。這裡同時也讓我們更加了解,靈裡的更新對個人個性之影響。如同第17節,耶利米在此被神警告,如果他拿所謂的個人缺點為藉口,而未能恰如其分地執行任務,神將藉那些弱點來羞辱他。身為蒙召且被分別為聖的先知,耶利米現在獲得神的保證──他的見證不會被與生俱來的缺點所影響。若有人憑信心接受基督,他便是新造的人(林後五17),且藉著聖靈的幫助,在基督裡長大成人(參:弗四1315)。因此,由重生和靈裡更新而導致的個性改變,是得救的必然結果(羅十二2)。基督的贖罪既要救我們脫離罪,也救我們脫離老我(參:加二20)。

 

35 J. L. Kelso, The Ceramic Vocabul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1948), pp. 27, 48, and fig. 16.

36 並不需要將馬索拉經文的 u^p{a{na{yw它的面)改成 u^p{a{nu^y轉過去),見 G. R. Driver, JQR, XXVIII, 1937, p. 77, NEB

37 相關資料見 HIOT, pp. 803f, n.6.

38 如果西古提人的入侵如許多學者認為的真正存在,那麼某些人主張這節經文是由「申命記的」編纂者,於耶路撒冷陷落後加進耶利米書的說法,便不成立。因為這節經文提到的攻擊,也可能指像西古提人這種外來族群的侵略。

39 有關此說見 M. Sulzberger, JQR, III, 1912, pp. 1ff.; N. Sloush, JQR, IV, 1913, p. 302; S. Daiches, Journal of Theological Studies, XXX, 1928, pp. 245ff.; S. Zeitlin, JQR, XXIII, 1932, pp. 45ff.; L. Finkelstein, The Pharisees (1935), pp. 25ff., et al.

──《丁道爾聖經註釋》